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

阳谷县博济桥街道第一小学

>学校首页>家校共育>家校互联>内容详情

人民日报: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发布时间: 2024-04-15 15:20 发布单位: 阳谷县博济桥街道第一 浏览量: 20 【公开】
很多家长以为,教育完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不是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表现和成绩完全不一样。
因为“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
只教不育,父母缺位,孩子就不可能优秀。
还因为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家庭教育才是关键的关键。
老师替代不了父母,学校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人民日报发布了最新的“家庭教育观”,再三强调:
孩子的全面成长,健全的家庭教育观不可缺席。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父母
永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朱永新曾说:
“在所有问题儿童身上,都能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缺位的父母,放养的家庭,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无论学校教育有多出色,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无论老师有多负责,老师教不到的地方,都是父母的责任。
你的高度,将成就孩子的高度。
你的格局,将拓展孩子的格局。
所有父母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长,我之责任。

再好的老师
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教育这件事,不能单单只靠老师。
老师是传道授业者,教得了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教不了孩子成长中的品格。
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只有三五年,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贯穿一生。
你是怎样的父母,就会教出怎样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教育这条路上,比起一切教育资源,父母才是最不该缺席的。
尊重
是给孩子最基本的教育
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不分教师与学生,还是父母与孩子。
任何时候,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就是尊重。
不被尊重的孩子,始终学不会尊重,在社会上只会处处碰壁。
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美好的心灵,知识只会成为让孩子变坏的工具。
正如泰曼·约翰逊所说: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
请正视孩子的存在,理解孩子的需求,肯定孩子的进步,欣赏孩子的优点。
教育需要爱与尊重,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

优不优秀
关键在家长怎么看
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爱阅读的孩子梦想当作家,爱运动的孩子梦想当运动员,爱助人的孩子梦想当教师……
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看不见优点的家长。
父母教育的首要课题,就是学会欣赏孩子,发掘孩子潜能。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也是一样的。
为人父母,更应该成为孩子的伯乐,让孩子长成最棒的模样。

父母决定孩子性格
性格决定孩子命运
李玫瑾指出:

“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后天可为的。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将来。
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成功的父亲,给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建立远大的格局。
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保持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孩子的现在就是你的昨天,现在的你就是孩子的明天。

最好的富养
是让孩子精神富足
教育这件事,不是光靠花钱就能成功的。
金钱无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物质无法富足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高级的富养,应该是心灵的滋养、精神世界的涵养、价值观的培养。
让孩子有一颗富足的心,懂得自尊自爱,懂得高下取舍,懂得孰是孰非,懂得善良,懂得感恩。
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泰然处之,沉着应对,不轻易妥协或退缩。
真正的教育,与财富无关,与阶层无关,但是与心灵息息相关。

给孩子一个选择
而不是一个命令
父母最糟糕的角色,就是充当孩子的“指挥官”,凌驾于孩子之上发布命令。
被“操控”的孩子,慢慢地只能依靠父母,或者变得叛逆,把失败的后果推给别人。
尹建莉老师曾说:
“总之,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他一个命令。”
每个孩子都应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学会自己选择,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后果,是孩子成长的开端。
很多时候,父母要做的只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往前走。

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都不能施加给孩子
你永远想不到,一次伤害,究竟会怎样改写孩子的命运。
无论是拳头巴掌落在身上的伤痕,还是斥责辱骂划在心上的伤疤,或者是冷暴力给孩子带来的恐惧。
暴力给孩子留下的烙印,将会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管教,最终目的是修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真的跟孩子置气。
家庭,应该是温暖美好的成长乐园,而不是滋生暴力的地方。
愿父母做孩子人生的摆渡人,用心感受,用爱包容,让孩子大胆迈出成长的每一步。
图片
不要让孩子
替你实现梦想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父母。
既然我们并不完美,为什么还要把孩子按在我们预设的路上走呢?
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在孩子的人生上,是十分自私的行为。
教子如种树,在于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
我们要在孩子的“根”上下功夫,而不是整天想着子女应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诗人纪伯伦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我们终要学会洒脱地放手,孩子也终要学会独立地生活。
愿所有父母正确地爱孩子。
愿所有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 88928653  
Copyright© 2021 l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00978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